财政部部长刘昆:70年来,全国财政收入增长近3000倍
9月24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二层新闻发布厅举办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图为新闻中心现场。新华网记者 陈竞超 摄
新中国成立70年,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显著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的70年,也是财政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财政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9月24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二层新闻发布厅举办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图为财政部部长刘昆介绍相关情况。新华网记者 陈竞超 摄
第一,国家财政实力日益壮大。70年来,全国财政收入从1950年的6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83352亿元,年均增长12.5%,增长了近3000倍。也就是说,现在一天的财政收入,就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初期8个年头的规模。财政“蛋糕”的不断做大,为各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第二,公共财政体系逐步完善。70年来,我国财政实现了由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历史性跨越,由改革开放前的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到后来的中央与地方划分收支、分级管理,财政的公共性和公平性日益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按照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加大财力均衡调节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2018年,中央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国收入的46.6%,但中央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只占全国支出的14.8%,也就是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给地方政府安排支出。2019年,中央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75399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67763.1亿元,专项转移支付7635.9亿元,主要用于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支持提供公共服务和民生事业发展。
第三,财政政策职能作用持续增强。70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调节经济运行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建立并完善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不同经济运行形态需要的财政政策调控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各项举措,为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全国财政赤字比2018年增加38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比2018年增加8000亿元;在2018年减税降费1.3万亿元基础上,继续减轻企业税费负担2万亿元;同时,加强政策协调,坚持有保有压,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力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第四,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70年来,财政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和支撑性的作用。1950年,统一全国财经政策、实行统收统支的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1980年实行“分灶吃饭”、1985年实行“分级包干”、1988年实行财政包干体制改革,1994年实施了分税制改革,并在此后持续深入推进财政体制、税收制度和政府预算制度等改革,完善有关体制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一是按照“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要求,先后出台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以及外交、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6个领域改革方案。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二是按照“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健全由“四本预算”构成的政府预算体系,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防控,基本建立覆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各个环节的“闭环”管理制度体系。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加大预算公开力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框架。三是按照“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的要求,深化增值税改革,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消费税制度,全面实行矿产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开征环境保护税。出台《健全地方税体系改革方案》,积极推进相关税收立法工作。同时,大力支持和推进国资国企、金融、科技、农业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财政治理水平稳步提升,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更加努力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9月24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二层新闻发布厅举办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图为采访新闻发布会的媒体记者。新华网记者 陈竞超 摄
刘昆:非常感谢您提了关于减税降费的问题,这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头等大事。中国今年的减税降费规模是空前的,在世界上、我国财政史上,以前都没有这么大规模。我们整个减税降费工作主要是五个方面,在四个时间点进行。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从1月1日起实施,深化增值税改革从4月1日起实施,降低社保费率从5月1日起实施,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从7月1日起实施。应该说,政策惠及面非常广,几乎所有纳税人都能够在今年的减税降费过程中得到实惠。
国家统计局对北京等9个省市、311家企业开展的专题调研显示,减税的红利中,七成以上是用于企业研发、技改和扩大再生产再投资,并明显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减税降费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有力增强了市场信心和经济增长后劲。1-8月份,日均新登记企业达到1.9万户,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增速比1-7月份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1.6和1.1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投资7.5个百分点。从1—8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当前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减税降费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减税降费的正确决策是顺时应势之举,是惠企裕民之策,也是民心所向之政。
刚才问减税降费是不是会加大规模?减税降费是一个动态调整和完善的过程,我们还将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调整有关政策措施,推动减税降费政策发挥更好的效益。
刘昆:今年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减轻实体负担,又要保持较高的财政支出强度,支持国家的重大战略、重点改革和重要政策措施落地。财政收支平衡压力确实比较大。从今年预算收支情况来看,我们的支出一直保持比较高的速度,但是在收入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从整个监测数据来看,中央收入预算目标增长5.1%,到目前的情况来看是3.5%,后面几个月还会有一些收入入库,所以我们中央财政预算能够完成今年预算报告中的目标。
从地方来说,地方财政预算是由各级地方政府上报本级人大批准的,部分地方可能会低于他们批准的预算目标,从上半年我们就要求各地根据情况适当调整预算。从全国看,今年预算目标可以基本实现,和我们的预期是基本一致的。您刚才问到采取了什么措施,我们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经过努力,前三季度的预算支出情况良好,各地收支基本平衡。哪四项措施呢?第一,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切实保障“三保”和重点领域的支出。2019年中央部门带头严格支出管理,除刚性和重点项目外,其他项目的支出平均压减幅度达到10%。地方也加大了一般性支出压减力度,按照要求,压减幅度力争达到10%以上。节约出来的资金拿来做什么呢?主要用于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第二,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基层经费的保障水平。2019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预算安排超过75000亿元,增长幅度9%。所以您把9%的数据和收入增长数据比较,就知道我们的转移支付力度是非常大的。同时,我们加大了预算下达的进度,今年均衡性转移支付、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都已经全部下达,重点向财政困难地区和受减税降费影响较大地区倾斜,及时充实地方财力,缓解收支矛盾,增强基层地区的财政保障能力。
第三,我们还强化了预算的严肃性,除应急救灾等应急支出以外,原则上不再有新出台的政策;必须出台的政策,通过以后年度预算安排解决,防止加剧收支矛盾。严禁各部门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花钱,结余资金及时交回,集中统一用于急需资金支持的领域。
第四,我们安排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也加快了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1—8月份新增地方政府债券28951亿元,发行进度比去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预期在9月底前将全部发行完毕。这些资金在10月底前全部拨付到实际项目上,会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从目前来看,债券资金使用情况是良好的。
刚才有记者问到了地方政府债券和投资的关系,地方政府债券分两个部分,一个是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另一个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预算安排比去年增加了8000亿元。按照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债券是有使用范围的,首先投资的项目必须有收益,其次它是建设投资,最后形成公益性资本支出。所以它并不能用于投资的所有方面。
(以上内容摘自新华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新闻发布会》文字直播实录,点击超链接可查看原文。)
来源:新华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新闻发布会”直播文字实录
责任编辑:易敏敏 (010)61930075
更多